只能说开局五分钟的戏剧冲突感给我的期待过高,没想到后面居然是个平平无奇的所谓爱情故事,虎头蛇尾,大失所望. 最好看的反而是寺德这条线,傻小子真是傻到家了,他勇敢到替已故哥哥参军甚至答应代娶哥哥的未婚妻,在训练中因怯懦多次出现危及生命的意外,再勇敢退训花光积蓄买了婚戒,幼稚地娶一个骗他怀孕的床第之欢,被拒绝后才知道原来他只不过是她眼中的一颗棋子,已经没有价值,然后他吞了婚戒,在旅店静悄悄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. 也许有些自杀是无法避免的,因为想想他当时的处境真的非常绝望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无脸见人,了结自己就永远不用给自己硬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了. 但人人都知道,军官跟女人只是各取所需. 可怜他的父母家人吧,失去了一个儿子,又再失去一个儿子. 这个故事,比主角的故事有张力多了,可惜电影叙述中两者都不出彩. 古老的“道路”母题之下的第三世界寓言,充满着大量的隐喻. 如果说,在现代性的规划中,教师/知识分子被派定为一个重要的角色——现代文明的启蒙者、文化的播种者,我们将看到在影片中的两位教师反倒更像是某种穿村走巷、沿途叫卖“知识”的“小贩”,并“堕落”成乞食者. 另外,除去赛义德临时新房中的一幕,黑板这一负载着现代教育的内涵并充当着现代教育的象征的能指,则无时无刻不充满着荒诞感,呈现在一个不断被转移其功用、丧失其所指的过程之中:担架、掩体、彩礼、离婚赔偿、夹板……如果说教育、教师、黑板象征着现代文明的力量和意义,许诺着对愚昧、贫穷中的人们的拯救,那么也正是现代文明、现代社会的灾难(两伊战争),毁灭着. 《罪犯艾米丽》的寓言由此成为对第三世界现代化神话极为辛辣的反讽,对现代性话语自身的质询.